孩子和同學吵架家長怎么處理
當孩子進入學校后,就是他們建立社交關系的重要時期,孩子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經歷一些坎坷才能成長,但也需要家長的陪伴和指導。家長只有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才能教會孩子適應社會,成為高情商的人!
孩子和同學吵架家長怎么處理
1、傾聽孩子的說法。家長可以傾聽孩子的說法,或者是咨詢孩子的班主任教師,了解事情的整個起因和過程。如果是孩子與班級的同學之間產生了矛盾,導致的惡作劇行為,家長可以要求該學生家長給予道歉。如果事實有偏差,可能是孩子自己錯了,但不敢告訴大人,害怕被責怪,而誤導了家長,可以回家耐心教育。
2、家長要保持冷靜。當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與同學起了沖突,尤其是看到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不能客觀冷靜的對待,這樣的態度是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家長千萬要淡定,千萬不要再孩子面前表現你粗暴的一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會在你的言行舉止中學到你的性格,所以一般正常情況,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開罵或者動手。
3、引導孩子自己分析問題。家長可以用詢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發生什么事了?”,“你是怎么想的?”,“你覺得你的同學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孩子,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另一方面家長冷靜地分析可以為孩子做出榜樣,同時也給了孩子充足時間考慮這場爭執的起因。
4、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平時沒事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遇到事情控制情緒,不要急躁。平時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也要有耐心地進行教導,不然孩子可能就會學習到父母的一些不良習慣,從而出現遇事不冷靜的壞習慣。
5、及時引導。很多孩子小時候就喜歡用大哭大鬧的手段來發泄情緒,而有的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聽之任之或者束手無策,時間長了這樣的壞行為就根深蒂固了,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發泄情緒,減少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爭吵。
孩子和同學吵架,家長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以下后果
1、孩子會失去社交的興趣。當孩子與同學發生爭吵時,家長過激的反應會讓孩子產生自責的心理。爭執本來不可避免,也不是大事,但如果家長因此小題大做,會導致孩子與朋友交往時畏手畏腳,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不能和同學盡情地玩耍,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甚至變得不愛和同學相處。
2、孩子會不夠寬容,不利于交友。常說“吃虧是?!?但當父母的肯定不希望孩子受委屈,于是據理力爭地警告孩子的同學。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很尷尬,不利于他與同學的相處;并且這也會讓孩子過度地計較得失,無法學會去寬容他人。
3、孩子無法擁有高情商。學會處理糾紛爭執、怎樣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是孩子需要學習的功課。家長過度的介入,會讓孩子在面對同樣的情況時依然不會處理、得不到鍛煉。每個棘手的問題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家長應該教孩子如何解決,逐漸培養孩子的情商。
正確教育孩子處理矛盾的方法
不要讓孩子遇事就忍。見過很多家長不愿意孩子得罪人,或者是害怕孩子受更大的傷害就教育孩子“別人打你罵你你就不理他,離他遠點就行了,要忍耐”,這樣的觀念是非常行不通的!這樣有可能導致孩子以后遇事畏首畏尾,不敢做決斷,永遠在隱忍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卑。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不要教孩子使用暴力,但是一定要教會孩子在遇到暴力時如何保護自己,例如最基本的身體保護姿勢,在危險情況下,如何快速逃脫等。要讓他們明白,施暴的人才是錯誤的,所以在面對他人的錯誤行為時,選擇立即逃脫并不是懦弱的表現。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錯的,還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如果在遭遇他人言語或身體施暴時,不要以暴制暴,但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立即逃脫。而在事后,還要學會用其它方式解決彼此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