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孩子的解決辦法
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每個父母都嫌自己給孩子的愛不夠,于是溺愛孩子便成了好多父母經常出現的現象,這也是很多家庭教育中常會出現的問題。那么,針對這種溺愛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可以按照以下的教育方法,改正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
溺愛孩子的解決辦法
1、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關注。孩子慢慢長大,一家人還在時刻關照他、呵護他,噓寒問暖。這樣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所以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面,只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家長不需要給他過分的關注。應該給予空間,孩子有自己的發展方向,離開家長的保護,也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興趣,有更多獨立空間的孩子,性格上會更獨立堅強。
2、平等對待。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來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3、不要輕易滿足要求。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4、避免隔代溺愛。有時父母教孩子,爺爺奶奶總會護著。家長應該首先和老人溝通好,遇到孩子做錯事時,老人可以到別的房間去或者借故出去,讓家長單獨來解決。剛開始,可能孩子會繼續哭鬧、扔東西,當發現無人理他時,孩子就會有些恐慌,哭鬧就會減弱,最后可能會主動找家長承認錯誤。
5、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長大就是逐漸脫離父母的過程,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就要放開手腳,有些事要讓他們自己去做,鍛煉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孩子也能更好地融入并適應社會。
6、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長利用這機會從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讓孩子嘗試自己做。
家長太溺愛孩子會有哪些危害
1、溺愛使孩子價值觀混亂。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腦里邊裝著一些混亂的價值觀念。這樣的孩子,對很多問題,比如原則性的問題、價值觀的問題等全部是處在混亂狀態的,這都是溺愛使孩子產生的結果。
2、溺愛使孩子能力低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學習能力,并且成績優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自信,能頂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想,但是家長卻對孩子實施溺愛,這樣教育的結果,就導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愛使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3、溺愛使孩子厭惡學習。由于家長溺愛孩子,致使孩子諸多的能力都被掩蓋了,這樣他就發展不起來了。一旦這種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樣的孩子就會在學習上遇到諸多的障礙,也就說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上他都受挫,于是孩子就不喜歡學習,最后厭學,甚至輟學。
家長如何走出教育孩子的誤區
1、重視孩子習慣的養成。孩子在家庭中養成的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是成就孩子人生的基石。
2、創建溫暖的家庭環境。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成長環境。
3、與老人達成一致的育兒共識。家長應該和家里的老人商量好,達成一致的育兒共識,這樣更有利于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