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三個黃金期
孩子的教育問題始終是家長們最為關心和頭疼的問題,怎樣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怎樣才能培養優秀的孩子?雖然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沒有太多經驗,但是只要找對方法,抓住家庭教育的關鍵時期,就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成效。
孩子教育的三個黃金期
1、2-3歲。首先給孩子立規矩的第一個階段是在孩子2-3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對各種道德觀念和處事原則的認知是空白的,他們不知道對錯,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但是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開始給孩子講一些規矩,讓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這是開始引導孩子懂規矩的第一階段。
2、6歲左右。到了孩子孩童時期,孩子已經開始懂得一些可以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并且在腦海里面有一個大概的處事準則。父母就要加強孩子的規矩意識,開始引導他們要懂得禮貌,處理一些基本的人際關系。讓孩子懂禮貌,也是父母應該給孩子的規矩教育。
3、10歲左右。到了孩子少年的時期,大概10歲左右,就要開始強化規矩意識,父母要抓緊給孩子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懂得對錯。比如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是不能拿別人的東西的,別人幫助了自己要說謝謝等等。讓孩子逐漸養成懂規矩的習慣。
如何把握住孩子的黃金期
1、滿足原則。現在科學的教育方式提倡對孩子進行適當滿足,即便是滿足也要延遲,這樣孩子在將來面對誘惑時,就有能力去抵擋,也更容易獲得成功、戰勝困難。
2、獨立自主能力。平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玩具、洗手、扔垃圾等,通過勞動的方式,來不斷提高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3、家庭氛圍熏陶。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的身上顯現出來,因此要想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就需要爸爸媽媽做好榜樣,來進行熏陶,且言傳大于身教。
4、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家長帶孩子去外面活動,不僅能夠開拓他們的眼界,還能增長見識,及時打開他們的思維。
教育孩子應注意哪些問題
1、給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教育重要的不在于教給孩子多少知識,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教會孩子學習知識的方法。家長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責任感,發展出獨立的人格,在孩子的成長中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需要自我發展時,家長不阻礙,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愿,給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
2、不要過分苛刻孩子。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的講道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里,對孩子要求嚴格沒有錯,但是不要過于苛刻孩子,有的家長依然相信傳統教育上的錯誤觀點“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正確的,久而久之,孩子對家長也會產生一種懼怕與疏遠的心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有很大創傷的。
3、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平時生活中,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到的時候,即使孩子做得不是很完美,家長也要給孩子一個贊,肯定孩子的努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激勵式教育”,有利于孩子樹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