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孩子心理怎么引導
高二孩子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心理和情緒上會出現一些波動,而且還會導致孩子變得暴躁易怒,壓力過大甚至會壓垮孩子,導致孩子反抗、反感學校的發生。
高二孩子心理怎么引導
戀愛現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階段戀愛發生率最高時期,其中有生理發展和社會影響的因素,還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學生所要承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越來越多,他們非常需要理解和關心。
然而,由于家庭、學校對他們的關注不夠,導致他們只能從外界獲得關愛的感覺。有些學生談戀愛就是要尋找一種被愛、被重視、被珍惜的感覺。其次,受電視、電影、網絡等影響,很多學生把愛情過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愛情,因而會模仿成人談戀愛。
對于學生的早戀,總是讓很多家長頭痛。但是,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早戀為孩子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不考慮其不可抹殺的固有的特性,對孩子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學的。對此,我們可以注重跟孩子說明早戀的原因和它將給早戀者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對已經早戀的學生給予理解和加以正確的引導,盡量將他們“戀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
偏科現象嚴重
高二學生面臨著分科的壓力,可是分科之后,選藝術的對文化課不重視,選理科的學生,對文科的學習不夠重視,在文科的課堂上不專心聽講,不認真完成作業;選文科的學生同樣存在輕視理科的學習的傾向。一旦拉后腿,會使自己在會考中吃大虧。家長要關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現象,引導孩子認真地對待每一科的學習,才不致于會考時后悔莫及。
作為一名學生,因為不懂、無知才到學校學習知識和技能。從無知到有知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學生因為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感到自卑,認為自己笨、比別人差,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敢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不敢積極大膽去表現和鍛煉自己。
家長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正確地看待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學生正是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慢慢地從無知變成有知,從知得少變成知得多的。
如何幫助高二孩子克服厭學、急躁、畏難的情況
一是及時疏導孩子情緒。家長可以通過老師、家校通與孩子溝通,學習上有什么困難和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或者是同學之間的相互比拼給孩子帶來了壓力,又或者是孩子階段性考試成績不理想,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心情。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引發孩子情緒急躁不安。一定要想辦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疏導,讓孩子放下包袱,輕裝上陣,以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
二是鼓勵孩子增強信心。高一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進入高二后必須提振精氣神,克服懈怠、松懈思想。按照學校要求,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及時糾錯,同時保證一定的刷題量,鞏固所學知識點,增強自信心,通過一點一點的積累,為順利進入高三,并沖刺高考做好一切準備。
三是幫助孩子學會放松。學習一定要有張有弛,孩子每周或每兩周回到家里,睡個懶覺,帶孩子看看電影,或者在家看看電視,都是放松的好方式。家長一定要克服看到孩子適當的放松就高度緊張、焦慮,這樣無形當中會給孩子制造緊張空氣,增加壓力。一定要讓孩子輕松過一個放松的周末,讓孩子帶著良好的精神狀態回到學校學習。
高二學生的厭學有4個階段,分別是哪些
第一層次,思維層面的厭學是每個人都有的,就像成年人偶爾不想去上班會抱怨幾句一樣,但是大多數情況都能憑著意志力或者自己調節過來。有的時候需要家長、老師開導一下,如果孩子厭學的思維不能自己調節,又沒有老師開導就會變成厭學情緒。
第二層次,情緒層面的厭學是相對比較嚴重的,往往出現厭學情緒是孩子內心比較痛苦,而且她自己無法憑著意志力消除這種痛苦,無法控制住。有的學生在遇到厭學情緒時,可能話會通過打游戲、看小說、吃東西等方式緩解。
孩子有可能會和家長說自己內心的痛苦,但是經常被老師、家長看作是矯情,或者不被重視。假如孩子的厭學情緒沒有得到安撫、理解的話,就變成第三層次。
這個程度的厭學癥問題,假如家長不能理解孩子,就需要即使和專業的心理老師、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
第三層次,是出現厭學的行為,休學時間在兩周內,比如曠課、逃課、休學等等。比較嚴重地可能會出現各種行為,比如嚴重依賴網絡、不和人溝通、反復洗手、黑白顛倒等等。
到了這個層次的厭學,需要及時看家庭心理咨詢師,進行家庭溝通,協調家庭關系。
第四層次,是有比較嚴重的厭學后果,通常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長期休學在家了,本來是學校的學習沖突,轉換為了和家人的之間的沖突,孩子出現嚴重逆反心理和對抗行為。孩子會感覺到極度地痛苦、壓抑,整天消沉、沉迷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