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撒謊父母的正確做法
撒謊是普遍存在于孩子間的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孩子愛撒謊不但損害自己的品德、破壞自己的名譽,而且會對他人造成損害,因此在面對孩子有撒謊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告知孩子撒謊可能帶來的后果,強化孩子誠實的行為。
孩子喜歡撒謊父母的正確做法
時常傾聽孩子的聲音,讓他們知道父母是他們最好的聽眾,無論他們遇到困難、開心的、傷心的、成功的、羞愧的事,我們都可以安靜的傾聽,為他們的成功或者快樂而快樂,為他們的負面情緒給與最好的安慰和愛。
不要為謊言提供機會。不要去問明知道答案的問題,如果你已經知道孩子打碎了花瓶,就不要質問孩子“是不是你干的?”而是直接指明結果,尋求解決方式,問孩子如何彌補過失,用更好的方法代替謊言。
強化誠實的行為。如果孩子承認自己做錯事,要表揚孩子的勇氣,給予其正面的鼓勵,培養一個勇于承擔、不怕犯錯的孩子。再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汲取經驗,學會處理犯錯的后果。
激發責任感。教導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后果,并且在認錯后勇于承擔責任。鼓勵他們誠實面對錯誤,而不是逃避或撒謊。
提供正面榜樣。家長和其他重要成年人要以身作則,展現正直、誠實的榜樣,孩子會從他們身上學到正確的行為模范。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對父母說實話
第一:說實話怕被罵
繪本《我不敢說我怕被罵》中小主人公不小心弄壞了襪子,她很難過,她更害怕被媽媽罵,把襪子藏了起來;在學校,老師發了梨子,小主人公不喜歡吃梨子,把它裝在了書包里,她想起了爸爸說梨子有營養,如果爸爸知道她沒有吃梨子,可能會挨罵,于是她把梨子扔進了垃圾桶。
這些爸爸媽媽覺得微乎其微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就成了大事,之所以不敢說實話,怕被罵!
第二:說實話,不被父母理解,換來的父母喋喋不休的教導《小歡喜》中的喬英子明明已經看過了剛上映的電影,當她的媽媽提出看這部電影放松時,喬英子卻假裝沒有看過。
原因無非就是她怕媽媽知道了,又要喋喋不休的說“高三是特別時期,一切以學習為重”諸如此類。
第三:家長過于嚴格
雖然父母關心孩子的方式是出于愛,但有時過于嚴格的教養方式會反過來產生相反的效果。孩子可能會感到很大的壓力和不安,害怕在父母面前發表真實的觀點,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觀點與父母的觀點不一致,會招致父母的批評或懲罰。因此,孩子會避免在家庭中表達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第四:家長缺乏耐心和關注
忙碌的父母很難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真正的交流,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在家庭中感到被忽視。當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關注時,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關注和反饋,他們就會感到很沮喪和失望。孩子可能會逐漸停止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并不在乎他們的想法。
孩子撒謊屢教不改,過來人給出建議
建立信任關系:與孩子建立基于信任和尊重的關系至關重要。這意味著要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僅僅關注他們是否說謊。通過真誠的對話,孩子可能更愿意分享真實情況。
認真和孩子交談:在得知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家長可以認真地和孩子進行交談溝通。找出孩子內心的需求點,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真相和結果,讓孩子明白原來說出事情真實的一面,才算是對家長的尊重。
明確后果:讓孩子明白說謊的后果,包括失去信任、面臨懲罰或社會孤立等。這有助于他們理解說謊的嚴重性。
設定明確界限:確保家里和學校里有明確的規則和界限。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并解釋為什么。
糾正孩子的錯誤做法:當孩子情緒穩定后,對于剛剛孩子的錯誤做法,家長要及時指出來,并且告訴孩子下次應該怎么做。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組織一次家庭模擬演練,讓孩子開始說實話,而不是一直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