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簡介及人生經歷
李斯,秦國時期的丞相,也是荀子的弟子,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為秦始皇滅六國做出重大貢獻,然而,英雄命運多舛,李斯最終被趙高等人構陷,被腰斬于咸陽鬧市,不得善終。
李斯簡介及人生經歷
李斯(?~前208年),戰國末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重陽辦事處李斯樓社區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少為郡吏,曾從荀卿學。戰國末年入秦國,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被任命為郎。旋任長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時,上書力諫客不可逐,為秦王采納。又為秦并六國謀劃,建議先攻取韓國,再逐一消滅各諸侯國,完成統一大業。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全國后,作為廷尉奉命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議定“皇帝”之號。后任丞相,多次隨始皇帝巡行。反對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議,主張禁私學、廢《詩》、《書》、六國史記及“百家語”。又以小篆為標準,整理文字,作《倉頡篇》以為范文。
始皇帝死后,與趙高矯詔迫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帝。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后,勸二世更為法律,行“督責之術”,加強君權。后被趙高誣為謀反,具五刑,腰斬于咸陽市,夷三族。
李斯的歷史評價
李斯為秦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政治上李斯建議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從根本上改變了西周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穩定。
另外李斯建議離間六國,最終實現了天下的統一,推動了歷史向前的車輪。
在經濟上,李斯建議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實現了整個國家貨幣的統一,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改變了一直以來貨幣混亂的局面。這些都促進了歷史的發展,是時代的進步。
李斯在后期的時候與趙高合謀,殺死本該繼承皇位的公子扶蘇,將秦二世胡亥推上了皇位。最終造成秦國滅亡。另外秦始皇焚書坑儒也與李斯有一定的關系,李斯嫉妒韓非子在文學方面的成就,所以想盡方法在始皇帝面前說韓非子的壞話,最終韓非子被殺。
李斯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
李斯,字通古。楚國上蔡人,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是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師從荀子,學成入秦,輔佐秦王統一六國。秦統一天下后,為秦始皇制定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他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以秦篆統一文字,制定法律,統一車軌、度量衡制度、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