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出使西洋的故事
鄭和是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官,他下西洋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令一代又一代的國人驚嘆不已。鄭和下西洋有很深刻的歷史意義,既促進了經濟發展,又傳播了我國的文化和明朝的名聲。
鄭和出使西洋的故事
明朝的時候,皇帝明成祖為了加強國際交往,決定派大型船隊出使西洋各國,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這支船隊的正使,就是人稱三寶(保)太監的鄭和。
鄭和經過充分準備,在1405年,率領水手官兵、醫生、工匠等兩萬多人,帶著許多中國的特產出發了。他們的海船最大的'長44丈、寬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還用指南針定向。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各國見了這樣大的船隊,都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和才能。鄭和在28年內,先后七次遠航,到達了現在的東南亞各國、阿拉伯半島,最遠到了非洲的東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會當地的國王和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邀請他們訪問中國。
船隊和當地人民進行貿易,互通有無,所以人們都把中國的海船叫“寶船”。和西方有些探險家掠奪財物、搶奪奴隸的作法不同,鄭和遠航是為了友誼和交往。他和各國人交往時,總是彬彬有禮,精神抖擻,給人留下美好印象。
現在的東南亞許多國家,還有以“三寶”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為祖國贏得了友誼和榮譽。
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1、宣揚明朝國威
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向世界展示明朝的實力和影響力,以及宣揚明朝的優秀文化。
2、拓展海外貿易
明朝時期,國家的經濟繁榮發展,鄭和下西洋旨在拓展與海外諸國的貿易往來,促進經濟發展。通過與海外的交流,也使得明朝得以引進新的物種、技術和文化,進一步促進了國內的經濟繁榮。
3、探索未知領域
鄭和下西洋的另一個目的是探索未知的海洋領域,開拓新的航路。通過對海洋世界的深入了解,明朝能夠更好地開展海外貿易和文化交流。
4、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
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與沿途各地的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通過互訪、貿易等方式加強了明朝與海外諸國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不僅促進了經濟繁榮,也對明朝的政治地位產生了積極影響。
5、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據傳,明朝初年,建文帝在位時曾派出大量使節出海尋找傳說中的海外仙山,其中就有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之一。雖然這一說法并未得到證實,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可能也包括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這一任務。
鄭和下西洋到底賠錢了還是賺錢了
根據學者估計,下西洋貿易開放政策,為明朝政府帶來的利益,至少合黃金二三十萬兩,白銀千萬兩,是宋元市舶司收入的十幾倍。
另外,得到明室發出勘合的藩屬國因可以于3個通商口岸如泉州和寧波通商而向明朝國內輸入了西洋貨品,如蘆薈、金鑲戒指。
照這樣算,黃仁宇推測,永樂期間,鄭和下西洋所費約在白銀600萬兩,加上幾十萬的營造船只費。
當然,六下西洋之后,在朱棣去世,諸多的文人上奏以“賠錢”為理由,要求停止鄭和下西洋的舉措。宣德皇帝朱瞻基也詔令停止再下西洋。雖然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五年,朱瞻基重開,但也草草收場,再未出航。
這無疑是文人對權力失落的窘迫感。一項賺錢而且有機會打開其他國家大門的行業,就此在彈劾內斗中消亡。所以梁啟超說:“鄭和之后,再無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