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王昌齡的資料
王昌齡是唐朝文學史上濃重的一筆,他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很多影響深遠的作品,其中詩作最多,有邊塞詩、閨怨詩、送別詩等類型。王昌齡的詩詞作品明快自然,情景綺麗,情感深厚。他的詩作以七絕為主,因此被稱為“七絕圣手”。
詩人王昌齡的資料
王昌齡(698—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
以曾官江寧(今江蘇南京)丞、龍標(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稱“王江寧”、“王龍標”。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二十二年登博學宏詞科,遷汜水尉。越數年,以事謫嶺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寧丞。史傳稱后以“不護細行”,又貶龍標尉。安史亂起,昌齡避亂江淮一帶,觸忤濠州刺史閭丘曉,為曉所殺。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
昌齡為開元、天寶間杰出詩人。所作多邊塞軍旅、宮怨閨情及送別之什,清剛俊爽,深厚婉麗。時人殷璠以為“元嘉以還,四百年內,曹、劉、陸、謝,風骨頓盡,今昌齡克嗣厥跡”,稱其詩“驚耳駭目”,乃“中興高作”。(原出《河岳英靈集》卷中,茲據《唐詩紀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傳》卷二本傳云是“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
王昌齡特擅長七絕詩體,明帶王世貞以為可“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藝苑卮言》卷四)。詩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齡詩注》。另有《詩格》傳世?!度圃姟反嬖?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拾》補4首又4句。
王昌齡作品的影響
王昌齡的詩歌創作豐富多樣,涵蓋了邊塞詩、閨怨詩、登科詩、送別詩等多種題材。其中《出塞》、《從軍行》等詩篇以豪邁奔放的氣勢,深刻地反映了邊塞軍民生活的艱辛和對國家的忠誠。
《閨怨》、《陽關三疊》等詩篇則描繪了閨中少女的婉約、柔情和客居他鄉的思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同時王昌齡的詩歌也有著深刻的人格內涵,他的詩歌既表現出豪放不羈的個性,也流露出深沉的憂國憂民情懷。如《登鸛雀樓》、《感懷》等詩篇,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詠嘆,表達了他對人生、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總之王昌齡的詩歌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人格內涵,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珍品,對于后來的許多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昌齡有什么稱譽
1.詩家夫子
相當于寫詩里面的“孔夫子”,可見評價之高。
2.位卑而名著
《中國古代文學史》對王昌齡有這樣一句評價:盛唐“位卑而名著”的杰出詩人。的確,王昌齡一生官低名氣大,位卑才氣高。雖然兩次科考及第,但仕途不順,做過的最高的官職是縣丞(相當于現在的副縣長),并且一生都在貶謫中,晚年歸鄉途中更是慘遭殺害,令人嘆息。
3.七絕圣手
初唐七絕僅77首,盛唐472首,其中王昌齡74首,幾乎占了1/6,以七絕成為名家。被尊為“七絕圣手”,獨。七絕因為王昌齡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地成為唐代流行的體裁,因此在七絕方面他與李白齊名。
《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北缓笕水斪鲞吶姷拇?。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