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網
家長網  /   學習方法  /  小學  /  小孩逃課應該怎么引導

小孩逃課應該怎么引導

時間:2024-11-07 15:51類型:小學閱讀數:1168

對厭學的孩子,切不可批字當頭,罰字當頭。要實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優點和微小進步,及時給予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自信心,由“厭學”變成“喜學”,曠課、逃學的問題就會解決。

小孩逃課應該怎么引導

一、承認自己在教育上有失誤

家長首先要承認沒有下工夫從小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教育態度、方法生硬。家長應該在自我反省基礎上跟孩子傾心交談兩三次,檢討自己的缺點,聽聽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跟孩子一起下決心,一點一點趕上去。家長千萬不能重復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也不能放棄教育的責任。家長的態度是孩子轉變的重要因素。

二、向老師請教,跟孩子討論、分析問題所在

這樣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對孩子的學習情況要一科一科分析,學習最差的科目的學習態度、方法、具體內容更要仔細分析,問題找得越準越好。

三、跟學習好的孩子“結對子”

要跟老師商量,選擇與自己孩子有交往基礎、能幫助人的學生做小老師。必要時,帶孩子到對方家里去向對方的家長鄭重做出表示。為了不給“對子”增添太多負擔,對自己的孩子要有具體要求,如“自己先看,不懂再問”“自己先做,哪里不會再問”“課前預習,找出難點,上課專心聽講”等,孩子沒有積極性、主動性,光依賴別人肯定不行。

孩子厭學逃課的外在形式及成因

孩子厭學有多種表現,我們不要以為等到孩子逃學了才是厭學,實際上,在逃學之前,孩子就已經表現出了異于常人的狀態,一種是輕度厭學,主要表現為在思想上消極對待學習、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有抵觸心理、不完成作業、不主動學習等。

如果情況沒有得到調整,變得更嚴重一些,就發展成為中度厭學。中度厭學的主要外在表現是,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好好完成,經常出現遲到甚至厭學逃課等違紀現象。

而重度厭學的情況就嚴重多了,已經屬于一種心理問題,主要表現是孩子害怕和厭惡學習,在心理上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不敢去面對老師和同學了,逃學就成為他們回避現實的一種選擇方式。

無論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的厭學,都多多少少說明孩子已經在排斥學習,家長最好在孩子早期產生厭學問題苗頭的時候就及時進行干預,否則,等到孩子厭學程度加深的情況下,就很難進行扭轉了。

培養和教育孩子是不可逆的,孩子發展到這一地步,最該反思的其實還是孩子的父母。

孩子曠課、逃學的原因很多很復雜,大致分為下列幾種情況

(1)因貪玩而曠課、逃學。

談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習是有紀律約束的,玩耍是令身心放松、心情愉悅的娛樂活動。孩子迷戀上任何一種游戲或活動,達到一定程度后,都會影響學習,都可能導致曠課、逃學行為的出現。

(2)因學習困難而曠課逃學。

孩子學習時遇到困難,是極為平常的事情。因畏懼學習而曠課、逃學,是面對挫折的消極態度與行為。在班級管理松懈、學習風氣淡薄的情況下,因學習問題而曠課、逃學的學生比較常見。

(3)因老師教育不當而曠課、逃學。

教師對學生的體罰、羞辱、歧視等都可能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孩子年齡還小,在處理與老師的關系方面缺乏經驗,在學校和老師關系緊張,他們不敢告訴家人,往往采取曠課、逃學的方式,回避師生矛盾,求得心理解脫。

(4)因同學關系緊張而曠課、逃學。

同學關系是中小學生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對中小學生來講,良好的同學關系可以增強他們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不良的同學關系可以破壞他們的親和力與凝聚力,特別是人緣不好的學生在班級容易受到冷落,人緣緊張的學生感覺不到班級的溫暖,缺乏歸屬感,有些學生為了解人際關系的壓力就會采取曠課、逃學行為。

(5)因受他人的教唆而曠課、逃學。

在曠課、逃學的中小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受到了他人的教唆、引誘。這里所說的“他人”,既包括了校內有曠課、逃學行為的人,也包括了社會上的閑散人員,他們“榜樣”示范、言行教唆、物質引誘甚至威脅恐嚇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使孩子也走上曠課、逃學的道路。

国产免费观看黄高清观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