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厭學的表現
學習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孩子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有的孩子堅持不下去,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再加上如今社會上的誘惑非常大,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缺乏自制力,很容易被一些無關的東西影響,加劇了孩子厭學的想法。
小孩厭學的表現
1、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愛聽講。孩子一上課就犯困,再不然就是上課時間總想出去玩,看似認真聽課,實則“身在曹營心在漢”,心早不知道飄到哪里去了。有時候甚至會搞小動作說悄悄話,老師在上面講,孩子在下面講。
2、應付作業。有些孩子把寫作業當完成任務,上課的時候不專心聽講,簡單的內容不夯實,重難點不肯動腦,家庭作業遇到難題往往拖拖拉拉,投機取巧,或者抄同學作業,或者網上找答案,應付了事。更有甚者,連作業都懶得抄,花錢找人幫自己寫作業。當孩子開始對家庭作業應付了事,那么多半有厭學情緒。
3、失敗合理化。當孩子開始合理化失敗,開始用“阿Q精神”來安慰自己,每次達不到要求的時候,沒有從自身找問題,而是反復找借口。比如,考高分的那些人都是天才,我本來就不聰明,老師出的題目太難了等等。往往用這種話語來安慰自己,麻痹自己,而不去改變,那么成績只會越來越差。合理化失敗,正是厭學的體現。
4、情緒化明顯。孩子一旦有了心理壓力,可能不會直接向父母坦白,但會通過情緒表現出來:每天早上賴床,聽到上學就心煩……情緒低落,愁眉不展,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一攤開書本就說累,有時候會頂撞父母,有時候在家抱怨老師。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緒,當孩子在學習問題上情緒不穩定時,多半是厭學了。
家長如何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讓孩子愛上學習
1、不要一味關注成績,多支持孩子其他的愛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有的擅長跳舞,有的則擅長下棋。多讓孩子去做他擅長的事情,并在不斷由易到難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以及克服困難收獲成功的喜悅,孩子很容易就找回自信,提高學習欲望。
2、確定小目標,激發學習興趣。當孩子失去了學習興趣,家長朋友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分析并制定某個階段的小目標,用不斷取得的小成績激勵孩子,從而增強學習興趣,恢復自信心,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勞,學好各門課程。
厭學對孩子都有哪些不利的影響呢
1、學習成績下降,厭學情緒更加嚴重。孩子厭學,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學習成績下降。而成績下降,老師的不認可,家長的批評甚至同學的嘲笑等壓力都會隨之而來,于是他會更加厭惡甚至逃避學習,厭學情緒進一步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2、遇事喜歡逃避困難和責任。孩子厭學,本質上還是一種逃避困難和責任的心理保護機制。不去學習,不去考試,不去做一些自己不會的事情,自然也就不用面對自己完不成學習進度所帶來的挫折感。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事事習慣性的去逃避,從而養成不負責任的性格。
3、缺乏自信,性格變得自卑。由于孩子在剛開始厭學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幫助孩子,反而一味批評孩子,給孩子心理上施加壓力,當他成績下降后,會認為自己就是天生學習差,沒救了,就是笨。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沒有自信,甚至自卑,對學習更加失去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