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抵觸學東西
大多數的孩子學習總是十分的不自覺,總是讓家長在后面催著才知道學習,有的家長采取的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其實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可以適當設置獎勵機制,以此喚醒孩子學習的動力。
孩子為什么抵觸學東西
1、孩子學習沒有信心。孩子學習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并且沒有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特別是一開始學習不如身邊的同學,受到老師的忽視,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認為自己不會學習。
這種時候家長應格外關注孩子心理的變化,開導孩子,不要讓他們產生錯誤的心理暗示,產生厭學心理。落下了一些學習的內容,讓孩子跟進后續學習變得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2、老師忽視,讓孩子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現今學校孩子數量太多,老師無法顧全每一個孩子,老師開始時只會關注學習突出的孩子,對于一些開始時還沒有展現出自己學習能力并且內心十分敏感孩子來說,會錯誤的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喪失學習的動力和自信,產生厭學心理。
3、一些家長對子女過分寵愛,怕孩子有負擔。一些家長覺得孩子就是他們的“小太陽”,事事順著孩子,寵著他愛著他,對他們在學習上更是沒有要求,過分遷就,甚至越俎代庖替孩子做作業,造成孩子學習上怕艱苦,不扎實。由于孩子把學習當作過分輕松的事,一旦遇到困難而自己又無力去克服,就產生了厭學情緒。
4、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求過高。有的學校把九十分以下算作“不及格”,就要補課。即使有的學生考了九十九分,還要聽家長、教師“為什么丟了這一分”的指責,這種求全責備使學生在學習上喪失信心,并為此惆悵、苦悶、厭煩。
孩子抵觸學習,家長應該怎么做
1、找到孩子不愿意學習的原因,對癥下藥。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溝通,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探討他為什么不喜歡學習。父母了解他的問題所在,就要為他解決。對于因學習困難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家長要耐心的幫助孩子找到困難的原因,幫助他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
2、切實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很多父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只是把目光放在孩子的成績上,而沒有意識到孩子有時候也需要家長在學習上輔導與幫助,有的孩子因為某一個問題沒弄明白,一步沒跟上來步步跟不上,漸漸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所以家長要真正關心孩子,就要注意他是否跟上學習的進度。有條件的家長每周都要和孩子總結一次,發現哪里出現了問題就要及時補上,必要的時候,還要給孩子輔導。
3、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引起和維持注意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是學習過程中一種個人力求接近探究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態度與心理傾向。
要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要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是一種有效方法,讓學生帶著“為什么”去學習,才會心向神往,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
為什么說孩子厭學和父母有很大的關系
1、家長經常指責、打罵、懲罰孩子。當孩子出現厭學的情緒,有些父母不會和孩子仔細溝通,探討厭學的原因,就一味地罵孩子、指責他們。
甚至用言語侮辱孩子,比如“這個問題這么簡單,還不會!”“都跟你強調好多遍了,你還給我忘記了?”“剛才不是教過你了嗎?現在就忘了?”等等,這種行為讓孩子從內心上開始抵觸學習,對學習產生敵對的心理,從而更加厭惡學習。
2、對孩子沒有耐心。很多父母在努力無數次之后,發現自己的孩子依舊荒廢學業,于是索性放棄,任由孩子自生自滅。把監管孩子學習的事情,推脫給另一半來做。但是,這種忽視行為,有時比打罵孩子的行為還嚴重。
3、喜歡將孩子和他人比較。有些父母的孩子,明明學習成績都不錯,但父母愛把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盲目攀比,否定孩子的學習付出。這種行為很容易讓孩子以為,他只是被你拿來比較的“工具”,內心深處誤以為你愛的是他的成績,而不是他這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