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是心理問題嗎
-
厭學這個話題對于家長來說都是比較沉重的,有些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厭學問題后會驚慌失措,過度放大厭學的后果,其實這樣完全是錯誤的,只會讓孩子更加嚴重。
孩子厭學是不是心理出了問題
第一種,最常見的就是焦慮。焦慮就是恐懼、焦慮就是害怕、焦慮就是擔心、焦慮就是煩躁不安、焦慮就是糾結來糾結去。焦慮不是一種情緒體驗,而是多種復雜的負面情緒體驗,包括恐懼、害怕、糾結、心神不寧、煩躁不安、茫然不知所措。
那么,為什么有些孩子學著學著就焦慮了?
主要原因是期待過高了,而實際能力卻達不到他所期待的高度和標準,在實際能力和過高的標準面前,他產生了一種失落、一種沖突。這一類孩子,一定要學調節自己的標準,不要把標準制定得太高。你制定太高,標準就會對你構成壓力,標準就成為你的壓力源。
第二種,就是抑郁了。人抑郁以后,人就沒有情緒、沒有熱情、也沒有快感了。情緒,積極的情緒、尤其是高漲的情緒,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熱情”,它對我們行為具有推動力。抑郁常會出現熱情減退、興趣減退、快感減退或者喪失,所以他就會對諸多的事情沒有興趣了,包括對學習。
-
厭學是孩子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簡單來說就是孩子不喜歡上學,對于學習提不起興趣,只要開始學習就感覺特別的累,并且心情煩躁。通常情況下,孩子厭學情緒的出現,與孩子家庭環境、校園環境的狀況有關。發現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后,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緩解壓力,避免厭學情緒過重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孩子厭學是心理問題嗎
孩子厭學可能是心理問題。
厭學即想要逃避面對學校中可能存在的壓力、焦慮、挫敗感等負面情緒。也可能是缺乏動力和興趣,對學校中的教育內容感到無趣或無意義。此外,家庭環境、人際關系等因素也可能會影響孩子對學校的態度。
厭學是學生眾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常見、最危險的問題,也是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消極對待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偏差、情感上對學習的消極對待和行為上主動回避學習。
厭學學生往往學習目標不明,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不完成作業,不參加體育活動,害怕考試,害怕排名;甚至討厭書、老師、學校、逃學。
-
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但同時也是厭學情緒的高發期。厭學不僅影響學業成績,還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未來發展造成長遠影響。面對厭學的孩子,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初中孩子厭學心理疏導方法
理解厭學的原因。在進行心理疏導之前,首先需要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厭學情緒可能源于多種因素,如學習壓力過大、缺乏學習興趣、人際關系問題、家庭環境影響等。通過與孩子深入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是進行有效心理疏導的基礎。
調整對孩子的態度。父母應該好好的和孩子談一談,先讓孩子明白到自己的用心良苦。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交流的,當然也是可以協調的,先得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才好!
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很多孩子非??释麑W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大幅下降,對學習產生習得性無助等問題,因此就開始逃避學習,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本質,從而好好學習。
減少孩子的壓力。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學一點知識,就拼命地給孩子報上不完的培訓班,孩子的自由時間受到限制。從而產生對學習的厭惡心理。所以家長們如果為了孩子好就要減少孩子的壓力,讓孩子快樂地生活。
-
孩子進入高中,學習壓力大大增加,一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厭學的現象,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面對孩子厭學,家長要及時了解背后的根本原因,與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孩子高中厭學的心理原因
學習擔負和壓力過大。現在的高中生,學習壓力和擔負之大是無須諱言的,一個認真的高中生,每天的學習時刻不低于12小時,這種壓力和擔負,關于正處于生理和心思發育期的高中生來講,確實是不適當的。
家長期望值太高。當前的高中學生的家長們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關于子女提出不切實際的期望目標,致使不少學生“跳起來也摘不到桃子”,甚至“搭起梯子也摘不到桃子”,一朝一夕,難免不灰心泄氣,發生厭學心情,甚而逃避或拋棄。
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家長過度的嘮叨、責罵、猜忌、嘲諷甚至動之以拳腳或不切實際的加大學習量,使學生有或許發生抵觸心情從而演化為厭學心情。
對學習認識上的偏差。對發現知識、了解知識、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難度估計不足或認識不深,認為垂手可得,成果一旦遇到困難便知難而退。缺乏對學習難度充分認識的心思準備,由此繁殖厭學心情。
-
青春期是孩子必經的階段,但是叛逆期并不是,在這個比較敏感的時期,家長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要讓厭學的心理進一步加劇。
孩子青春期叛逆厭學心理疏導
1、培養孩子的學習激情。學習上,有一些孩子成績中等,不好也不壞,然而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從這些孩子的能力來看,他們完全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成績平平是因為孩子還不夠努力。
2、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對于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來說,越是臨近考試,學習的熱情和效率越高。但是,另外一些孩子卻截然不同,每次越是臨近考試,越是缺乏信心,甚至產生緊張、恐慌,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說,幫助他們重拾自信才是提升成績的關鍵。
3、保護孩子自尊心。對于少部分的孩子來說,確實具有某些方面的天賦,不學習、不挖掘就是浪費。而對于大多數的孩子來說,被父母生生的埋進各色特長班里,不是發展,簡直就是在被摧殘。
孩子青春期厭學的原因
-
孩子厭學本身不是心理問題,但厭學現象的背后,很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家長們應當引起重視。自孩子進入初中以后,厭學的問題就層出不窮,這主要是因為初中的學習負擔太重,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讓孩子不堪重負,從而厭學。
孩子厭學壓力大的心理原因
早年分離
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因為工作等原因外出工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平時與父母疏于溝通,遇到問題找不到人傾訴,沒有人幫助他,長期造成心理上的負面影響。
親子關系
有些家長教育方式不當,采取打擊式教育,對待孩子態度粗暴,不鼓勵孩子,對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不理解,讓孩子對父母充滿敵意,自信心下降,不敢表達真實想法,造成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緊張。
-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務必全程參與,單靠老師的力量來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孩子產生厭學心理,家長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成長!
孩子厭學怎樣做心理輔導
早發現早協助早干預
厭學行為發生的時間,一般發生在有壓力事件時,例如交友或校園霸凌問題、父母離異、課業壓力等,或是學習環境改變時,例如轉學、重新分班、小升初,初升高期間。至于進行介入的時機,建議最好是及早發現,及早進行協助干預,因為厭學問題久了常會衍生出其它例如人際退縮、情緒困擾等問題。
跳出厭學孩子的心理循環模式
當孩子厭學時,許多家長會對孩子說:“上學有那么難嗎?不就是去學校而已,大家都可以去,為什么你做不到呢?你還要在家待多久才會回學校上課?”為什么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