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五大誤區
-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存在著誤區,也許是因為家長缺乏教育經驗,太疼愛自己的孩子了,不想讓孩子走彎路,太想要讓孩子成功了,所以教育時才會有錯誤的做法,這就警示著我們,教育孩子要懂得及時反思。
教育孩子的五大誤區
1、恐嚇式教育。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或多或少有用過“恐嚇式教育”的方式。孩子年幼,對父母的話語很多時候抱著相信的態度,但這種教育方式并不適合孩子,反而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致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性格懦弱。
比起恐嚇式教育,我更贊同父母言傳身教做榜樣。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的問題有他更深層次的需求,我們不應該停留在事物表面去嚇唬孩子,而是要找到本質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2、懲罰式教育。懲罰是一柄雙刃劍,可以作為教育的補充,用得好的話會對孩子有促進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孩子的抗挫能力,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
但有些家長對懲罰教育沒有正確的認識,把這種教育方式當作整治孩子的主要手段。有些家長甚至動手狠狠揍孩子,認為孩子就應該這樣教育。在這種情形下,懲罰孩子并不能起到該有的目的。
-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我們的教育方式也要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如果我們一直保持舊的教育方式,會出現很多教育孩子的誤區;因此,我們身為父母需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從而使孩子更好的成長。
教育孩子的誤區
1、喜歡說教,重理不重行。經常聽很多家長說:"我家的孩子,道理講了一大堆,可孩子就是不聽"。為什么?因為很多時候家長都是在說教,重要的怎么去做,去行動,自己并沒有做。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如果只憑嘴說,往往會收效甚微,更重要的是怎樣去做,去行動,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不但要向他們灌輸正確的觀念,更要幫助他們把這些觀念落實到行動上。
2、急于求成,忽視孩子成長規律。家長過于著急,沒有耐心,剛教一次就指望孩子馬上學會。而忽視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家長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更不能喪失信心,輕言放棄,而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挫折,陪伴孩子慢慢成長,引領他們一步步踏實走過。
3、父母太勤勞,孩子無事可做?,F在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所有的事情父母都包辦了,基本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做。然而,太勤勞的父母卻養不出勤勞的孩子,因為,孩子的感恩之心來自體驗,而父母必須學會放手,給予他體驗生活的權利,否則,這世上就又多了一只白眼狼。
-
很多家長逐漸明白對孩子的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同樣被越來越多人重視,但因為很多家長理論知識不足,對孩子教育中還是存在一些誤區的。
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
1、父母間的教育觀念不統一。大多數爸爸媽媽,雙方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分歧。由于缺乏溝通,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固執己見,他們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爭吵。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共識,絕不互不相讓。因為意見不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會學會鉆空子不聽話,無論哪種,對孩子的成長都很不利。
2、對孩子過度表揚或批評。適當的表揚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受快樂教育理論影響的家長往往喜歡沒原則表揚孩子。結果,孩子們缺乏自我意識,高估了對他人的評價,希望他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得到表揚,否則他們會拒絕去做。
3、不要給孩子過度的學習任務與壓力。孩子當然需要認真學習、刻苦讀書,但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過猶不及,學習任務太重、學習壓力太大,可能反而會使孩子厭倦讀書、成績下滑。在孩子取得進步時,應該適當表揚孩子,完成很多學習任務之后,應該給孩子一定的休息、放松、娛樂時間。
-
孩子進入叛逆期后,會與家長之間產生許多摩擦,如不聽從家長的管教,與家長吵架,有些孩子甚至打罵家長,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要保持自身的冷靜,保持與孩子的良好溝通,疏導孩子的叛逆情緒。
叛逆期的孩子該怎么教育和溝通
耐心溝通。叛逆期的孩子都很難溝通,對于家長和老師的話大部分都聽不進去,家長和老師在與其溝通的時候要多些耐心,這個時期的孩子犯一點錯是難免的,只有多些耐心,和孩子細心的溝通,知道孩子的心里想什么,才能教好孩子。
舒緩壓力。許多家長和老師只知道給孩子學習壓力,卻不會和孩子交流,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情況,繁重的學習作業,考試名次排名,只知道要求孩子要考上好的學校,卻不顧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實孩子們的壓力不比家長小,精神壓力過大沒有適當的放松的話,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換位思考。其實每一位家長和老師也是從青春期長大的,也有過叛逆期,在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的時候,要多換位思考,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找出問題的原因,才能減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設定明確的界限和后果。確保孩子了解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并設定明確的后果。這有助于孩子理解他們的行為會有哪些后果,從而學會承擔責任。
-
13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會發生一些非常突出的變化,他們的自我意識高漲,情緒波動大,此時父母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的方式,與孩子平等溝通,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
十三歲孩子叛逆期的教育方法
13歲的孩子處于青春期,此時出現叛逆,屬于青春叛逆期。針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建議家長多傾聽孩子心聲,了解孩子叛逆的心理,幫助其順利度過叛逆期。
與孩子進行溝通:找機會與孩子坐下來,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盡量理解他們的需求和動機,以建立更好的互相理解。
提供積極的指導和建議: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并提供可行的替代行為。
給予孩子更多的責任和自主權:逐漸給予孩子更多的責任和自主權,以幫助他們發展成熟和獨立的能力。
-
說謊是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有過的行為,造成孩子說謊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躲避懲罰,滿足虛榮心,獲取家長的關注等,面對撒謊的孩子,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告知孩子撒謊的后果,引導正確的行為。
孩子愛說謊話怎么教育正面管教
1、在管教之前家長需要弄清楚真相
撒謊都有目的,在訓斥、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孩子撒謊的原因,有些事情真的不能責備孩子,他們其實有苦衷,在不了解真實情況的前提下訓斥孩子,很容易造成他們產生逆反心態。
2、讓孩子知道撒謊的后果
有些孩子不承認自己說了謊話,這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說明比撒謊更嚴重的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謊言是會像滾雪球一樣,需要不停地用新的謊言去圓曾經的謊言,最終雪球越滾越大,謊話也越說越離譜。
-
孩子進入叛逆期,情緒是非常暴躁的,稍有不順便會大發雷霆,甚至以打架來疏解自己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認識和緩解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要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經常打架怎么教育
弄清原因,客觀對待。青春期孩子打架的原因多種多樣,家長應該以客觀的態度對待。在孩子打架后,家長應該先聽聽孩子的解釋,避免冤枉和誤解成為孩子繼續打架的原因。
讓孩子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不計后果,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需要幫助他們意識到暴力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并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陪孩子一起去道歉,讓孩子承擔經濟費用等。
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性格。打架雖然看似小事,但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讓他們掌握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不溺愛不縱容。孩子有了問題就要及時地解決,不要縱容和溺愛孩子。犯了錯誤就要去解決,去面對。家長不能視而不見的縱容和包庇。生活中教會孩子有規則,懂得遵守一些社交規則,會控制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