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更好的控制情緒
-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很不容易的,特別對于小孩子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很多孩子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開心或者無能為力的事,只會哭鬧,那么如何引導孩子更好的控制情緒呢?
如何引導孩子更好的控制情緒
其實,在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之前,首先自己要學會如何管理情緒。
比如,很多成人會經常被孩子的某一種行為觸發了按鈕,從而情緒大爆發。以前我是很不喜歡孩子遇事不好好表達,黏在我身上耍賴吭嘰,每次這個時候,我就很煩躁。這些都是自己的情緒按鈕,所以找到自己那個情緒按鈕很關鍵。
接著要想關閉這個按鈕,需要對孩子很多行為背后的真正的心理訴求有所了解,比如孩子這樣吭嘰是因為之前因為這樣做屢次得逞;孩子哭鬧是因為在自我療愈,多數是因為過往內心有太多積壓;挑戰規則是為了引起你的關注或在試探邊界。
傾聽孩子的情緒。其實,哭對于孩子特別重要,一定要讓孩子痛痛快快地去哭,這樣才能將之前積壓在內心的恐懼,憤怒……情緒流淌出來。
-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他們處理辦法。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下面帶大家詳細了解下如何引導孩子控制情緒?
如何引導孩子控制情緒
1、耐心接納,站在孩子的角度尋找原因
有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們累了,或者,你給他們的命令太多太長,導致孩子進入一種焦慮和惱火的狀態。孩子可能曾以一種自認為可行的方式讓你知道他的愿望和需要,但是你沒有注意到。這時,你需要想一想,是不是孩子不舒服,還是他內心的真實渴望沒有被理解呢?情緒有好有壞,不要拒絕、忽視壞情緒,要面對并耐心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2、樹立好榜樣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把父母身上的壞脾氣全展露出來的時候,意味著父母首先要進行改變,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下成長,才能幫助他們形成穩定的良好情緒,以及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
剛出生的孩子猶如一張白紙,而媽媽是描繪這張白紙的最重要的人。孩子的情緒會受到母親的深刻影響,如果作為父母整天亂發脾氣,孩子可能也會模仿父母,那么如何引導孩子正確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控制自己的情緒
1、教育孩子應采取合適的方式
或許是因為家里的寶寶太可愛,所以導致很多家長忘記了在這個合適的年齡需要采用相對應的教育方式。比如四歲的孩子就已經懂一些淺顯的道理,家長們可以采用說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能造成什么樣的后果,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雖然在誘惑面前,也許說道理不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真正的自控主要來源于孩子自身的理解,只要堅持良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才能讓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2、面對問題應采取正確的技巧
-
孩子進入青春期,情緒會變得越來越暴躁,稍不順心可能就會與父母大吵大鬧,甚至摔東西,離家出走等,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千萬要保持自身的冷靜,待孩子情緒穩定時,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教會孩子正確疏解情緒的方法。
孩子情緒不穩定該如何正確引導
首先,保持冷靜和耐心是關鍵。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我們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過度反應或指責孩子。用平和的語氣與孩子交流,理解他們的感受,并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
其次,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應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努力維持家庭的和睦。同時,多關注孩子的需求和興趣,為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
第三,嘗試傾聽孩子的心聲,哪怕他們的話語斷斷續續或難以表達清楚,也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去捕捉情緒背后的原因。用簡單的話語確認他們的感受。
第四,教孩子一些情緒管理的技巧也是很有幫助的。例如,教他們識別自己的情緒,用合適的方式表達情緒,以及尋求幫助等。這樣,孩子在面對情緒問題時,能夠更好地應對。
-
情緒無處不在,有的時候能起到好的作用,但有的時候也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尤其是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的情緒需要抑制一下,否則很容易和孩子發生沖突。
家長如何控制情緒和孩子溝通
1)觀察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在觀察著正在發生的各種事情,而且事后還能準確說出觀察結果。但這個過程的重點,是怎樣將觀察和評論二者區分開來,如果不能將二者區分,反而還將其混為一談,那么產生的也只能是對孩子的批評,極端情況下還會催生逆反心理。
帶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都屬于是評論類,很多人聽到這類話后的反應都會詢問為什么,如果評論和原因不合預期,就會再進行反駁,這就是逆反心理。父母需要做到的是,陳述事情經過的話語,不添加感情色彩,這樣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2)感受
-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相信家長肯定都遇到過孩子情緒化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沉住氣,保持冷靜,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要及時采取措施引導孩子。
孩子情緒化該如何引導
1、允許孩子的合理宣泄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允許孩子合理的進行宣泄,就像我們自己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也是需要宣泄的,只不過宣泄的方式不是太一樣。
2、教孩子認識情緒,教會孩子認識情緒、感受情緒、用正確的詞把自己心里不好的感受說出來。很多孩子亂發脾氣就是對自己的情緒缺乏正確的認知。
3、多講一些故事來引導孩子,家長應該平時多看一些關于怎么教育孩子的書,或者多看一些名人故事的書,并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引導和教育他,盡可能引起他的興趣。
4、孩子情緒多樣化時,家長要控制自身情緒,不能隨著孩子的情緒化,也出現情緒化。家長應該放平心態,拿出足夠的耐心,與孩子進行溝通,要將自己與孩子放在平等位置,與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同時可以跟孩子作出一定的口頭約定。當孩子能夠認識自己的情緒,并且控制情緒之后,要給予充分肯定。
-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家校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們也經常會聽到老師說:“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靠學校,只有家校合力,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飛得更高?!蹦敲醇彝ソ逃鯓优浜蠈W校教育呢?家長要怎樣做才能對孩子更有利呢?
家長如何配合學校更好的教育孩子
首先、要負起管教孩子的責任。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送孩子上學,一旦孩子進入學校,家長就如釋重負似地將教育的責任全部推到教師身上,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這都是十分錯誤的。
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對子女成長承擔教育責任。要記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還是孩子的終生教師。誠然學校是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在培養人才方面起主導作用。但是學校教育必須有家長的正確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質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要多與孩子談話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脈絡。發現孩子與老師、同學的關系,如果出現抵觸老師,詆毀同學的言行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老師,要讓孩子看到老師的優點,把老師的優點放大再放大,缺點縮小再縮小。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的缺點還要指出來,要講究方法,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給老師樹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無從談起。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老師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長可以私下向老師建議,但切忌損毀老師的形象,我認為家長和老師最好是朋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