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經據典什么意思
時間:2024-03-04 09:13閱讀數:2217
引經據典意思指的是引用經典書籍作為論證的依據。引經據典近義詞:旁征博引,反義詞:信口開河。成語出處:《后漢書·荀爽傳》:“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p>
引經據典什么意思
引:引用,援引;經:經書;據:根據,依據;典:典籍。引用經典著作中的語句,作為自己說話或撰文立論的依據。
引經據典的典故
《漢書·荀爽傳》中記載:“引據大義;正之經典?!惫适率沁@樣的:神君荀淑的兒子荀爽自幼聰穎過人,十二歲便精通《春秋》《論語》等經典?;傅蹠r期,他因孝行被太常趙典推薦出任郎中。但為避免之禍,荀爽選擇隱居漢水濱,專心著述,因此被譽為碩儒。
后來,袁逢推薦荀爽出任官職,但荀爽并未接受。當時比較混亂,人們對行為大失其道。荀爽以經典為依據,糾正時人的禮教觀念,雖未能全面改變習俗,但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引經據典”這一成語,便源于荀爽的這一行為,也作“引經據古”,指引用經典著作中的語句,作為自己說話或撰文立論的依據。
引經據典和旁征博引的區別
引經據典,這個成語強調的是引用的權威性。它意味著在論述或寫作時,引用經典著作作為支持觀點的依據。這種引用不僅增強了論點的說服力,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于經典的尊重和認可。例如,在論述道德倫理時,可以引經據典,引用《論語》、《孟子》等經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以支持自己的觀點。
旁征博引,這個成語則更強調引用的廣博性。它是指在論述或寫作時,廣泛地引用各種材料作為依據、例證。這種引用不僅包括經典著作,還包括各種文獻、資料、歷史記錄等。
旁征博引能夠使論述更加全面、深入,同時也展示了作者的知識廣博和深入研究的態度。例如,在論述某個歷史事件時,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種歷史資料、文獻、考古發現等,以全面展示該事件的前因后果、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