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
時間:2024-03-12 11:14閱讀數:1710
五子登科的故事在《三字經》里有描述,《三字經》中寫道: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五子登科”的含義,就是五個孩子都考中進士、金榜題名,這在古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情。
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
“五子”意指五個孩子,“登科”意思是科舉時代應考人金榜題名?,F在用作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也比喻世俗追求物質滿足。
這是唐朝詩人孟郊的一首七言絕句,將古人“登科”后的喜悅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比起如今的高考狀元有過之而無不及,登科后就意味著進入官場,揚名立萬。
五子登科是哪五子
五子登科中的五子指的是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偁和竇僖。這個成語出自《宋史·竇儀傳》,講述了這五個兒子相繼考中進士的故事?!拔遄拥强啤焙髞肀挥脕肀扔骷彝ブ卸鄠€子女都取得顯著成就。
古代對于考試的稱呼
1、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古代考中進士要披宮袍?!暗强啤笔羌暗诘膭e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2、狀元: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
3、會元: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余考中的稱“貢士”。
4、解元:生員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其余考中的稱“舉人”。
5、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者,被稱為“連中三元”。
6、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7、貢士: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8、舉人: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
9、生員:即秀才,通過院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