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詩,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綠”字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全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境界開闊,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
意思: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長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對。
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邗(hán)江區。
4、一水:這里的“一水”指長江。
5、間:在一定的空間內。要注意不能誤讀成去聲,不是動詞“間隔”的“間”。根據本詩平仄格律、“間”字固有的詞義,以及古人語言習慣,此“間”字必須為平聲?!耙凰g”為體詞性偏正詞組,內部結構與“咫尺間”、“幾步間”、“一瞬間”、“一念間”相同,中心詞為“間”,限定成分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說京口和瓜州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按古人文言的說法,即所謂僅“一水之遙”。王安石是想說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說它們之隔離。
6、鐘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詩人當時家居于此。
7、數重:幾層。讀shùchóng。
8、綠:吹綠了。
9、何時:什么時候。
10、還:回。
11、隔:間隔。
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妙處
“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于表現力。這是因為:
一、“綠”字從春風吹過以后產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沉得多了。
二、本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按猴L”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
三、“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
據洪邁《容齊齋筆》卷八記載:吳中士人藏有這首詩的原稿,初寫時是“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注日“不好”;繼而改為“過”,又圈去;再改為“入”、“滿”…這樣一共改了十幾個字,最后才定為“綠”字。
從語言的角度賞析泊船瓜洲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熬G”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
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