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柳宗元古文運動
韓愈和柳宗元之間的思想不同,造就了他們做事和看待問題的差異,但他們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想要唐代發展的更好。韓愈和柳宗元同樣都是唐代時期的官員代表,他們之間是好友,是同事,是對手,他們一起經歷了很多事情。
韓愈柳宗元古文運動
駢儷文在經過南北朝的發展之后,在唐朝走線了人生最后的巔峰。在朝堂皇帝圣旨的撰寫、政令的頒布都要文學修養良好的官員來擔當,善于行文的翰林學士逐漸代行宰相之職。在民間文學更是被奉若神靈,通過文學考取進士科的進士更是被當做崇拜的對象。
在這種自上而下的文學崇拜、神圣化的過程中,進士科考試逐漸成為文學功力的考試。文人嘔心瀝血的寫出一篇篇辭藻華麗、文字優美、內容空洞的文章來粉飾文學功底。這種現象到了中唐時候達到極其,文學開始變成一種用來粉飾辭藻,與現實無關的東西。
這時候一些開明的士大夫開始對文學之風的批判與思考。文學的神圣與崇拜不應該脫離對道的追求,不應該脫離對現實的表達。
一場讓文學思想回歸樸實的“古文運動”在悄然醞釀。韓愈高舉“復古”大旗,提倡學古文,習古道(儒家思想),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一運動得到同時代文學大家柳宗元的聲援之后聲勢大振。
很快在文學圈掀起了倡導儒家文化、反對駢文,提倡古文斗爭浪潮。很快取得兩人倡導的“文以明道”寫作思想成為文學創作的指導思想。
在明代評選的古文八大家中成為唐代唯二入選的兩位,柳宗元去世以后托孤韓愈,韓愈為柳宗元做《柳子厚墓志銘》,兩位文章也并稱“韓柳”。
韓愈和柳宗元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差別
安史之亂以后,各節度使勢力大為膨脹,他們的職位多是父子兄弟相承襲,在軍事、政治、經濟上都獨立運行,所謂“號稱落臣,實非王臣”,儼然成了獨霸一方的獨立王國。
保守派韓愈為了維護分裂割據勢力的既得利益,保全中唐分裂、衰敗的政治局面,蝎力歌頌落鎮割據是“守天子土地”,贊美藩王爭奪勢力范圍的分裂活動是“開鎮蠻荊、“以藩王室”。
柳宗元指出,中唐推行分封制,使藩鎮割據勢力逐漸坐大,繼而惡性膨脹,成為獨立王國,破壞國家統一,對抗中央政權,從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肆無忌憚地擴充分裂割據的勢力范圍。
柳宗元作《僧王孫文》、《賴蛾傳》斥責藩鎮的割據行為。對于藩鎮的割據,韓愈吹捧分封制是“先王之法,、“圣人之意”認為分封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柳宗元考查實行分封制的歷史和現狀的結果表明:分封制已經腐朽了。
兩人爭論的另一個焦點是宦官掌權問題,韓愈主張“以宦制藩”。韓愈在《送汁州監軍俱文珍序》,俱文珍是“沖天鵬翅”、努力宣揚“以宦制藩”的政治主張。然而這一次韓愈的思想簡單了,據史書載可知,不少藩鎮王都和朝廷宦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藩鎮割據往往由于某些反動宦官的支持,有的宦官是藩鎮的監軍(俱文珍曾經是汁州監軍)。柳宗元針對這一主張作寓言故事《羆說》,說的是一個獵者,為捕鹿,始而引來貂,繼而引來虎,最后引來羆,結果非但沒有捕獲鹿,自己反而被羆吃掉了。
最后更是直言針對這一說法指出:“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黑之食也。”來說明“以宦制藩”不切實際。
兩人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兩人政治思想的不同,從現代角度看,韓愈在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兩方面的政治主張,不如柳宗元見解透徹,可是韓愈的觀點在當時來看也是無奈之選。
韓愈和柳宗元對唐代文學做出的貢獻
1.韓愈
韓愈的古文在各類文體的上都有創新。韓愈的雜文較為自由隨意,或長或短,或莊或諧,文隨事異,各當其用。
韓愈的贈序文借題發揮,常熔敘事、描寫、議論、抒情于一爐,而每篇又各有所側重,作者往往借題發揮,切中時弊,而文筆又變化搖曳,委婉多姿。
除了文體革新外,韓愈對文學語言也進行了改造。韓愈“古文”的改駢為散,使文章的語言更接近口語,文從字順。
2.柳宗元
柳宗元的主要貢獻是在人物傳記、山水游記和寓言等散文的創作上。柳宗元的寓言散文結構短小而極富哲理意味。
山水游記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真正的藝術性的文學。他善于選取深奧幽美型的小景物,經過一絲不茍的精心刻畫,展現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藝術之美。
柳宗元文學散文的總體藝術風格是沉郁凝煉、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憤激、冷峻的色彩和濃郁的詩意,以及明顯的諷喻性、象征性。